和風網標誌

亞洲量化基金捲土重來

日期:

量化投資者——量化基金——是資本市場上數據和人工智慧最早、最貪婪的用戶。它們在美國已經成為一家大企業,但由於業績不佳,它們的全球支持者基本上放棄了在亞洲運營的寬客。

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該地區的量化投資者表示,一些亞洲基金的表現現在優於美國和歐洲的基金。這些商店最適合尋找替代數據,訓練演算法以找到最佳流動性來源,並利用亞洲的許多市場特性,不介意當地情況是看漲(如日本和印度)還是看跌(如中國) 。

「中國市場情緒不好,但我們可以把錢投入到其他人沒有做的事情上,」一位量化投資者在私人論壇上表示。 地精。這是因為量化分析師使用電腦生成的演算法來尋找依賴波動性而不是宏觀成長的市場訊號。他們透過利用主流投資者認為存在問題的市場摩擦來實現繁榮。

從零到英雄

從 2015 年到 2021 年,在零利率的車輪下,亞洲的量化因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未能跑贏基準。分配給量化基金的大型資產所有者已逐步撤出亞太地區:一位投資者表示,2015 年該地區的行業管理國際資產規模達到 7 億美元的峰值,但如今總額已低於 500 億美元。

這是殘酷的控訴; 2018 年至 2020 年,美國領域也經歷了“量化冬天”,但該行業規模龐大且成熟(摩根大通表示,2.5 年達到峰值 2019 兆美元)。然而,亞洲的量化分析師表示,從日本開始,他們在過去 18 個月中一直在創造阿爾法(超過基準的回報)。現在,量化經理對中國和印度將取得豐碩成果感到樂觀。

尤其是中國的工業在過去兩年裡取得了起飛。這是一個龐大且高度自動化的市場,這使得它非常適合量化玩家。

中國擴張

對中國量化產業規模的估計各不相同。中國媒體引述華泰證券的一份報告稱,截至1.08 年底,國內產業規模為148 兆元人民幣(2021 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由High-Flyer Quant Investment、Yanfu Investments 和上海明弘投資管理等大型本土公司組成。

近年來,一些量化領域的巨頭紛紛在中國成立,包括 Citadel、Bridgewater Associates、Two Sigma 和 Winton Capital。



其他報告引用了較小的數字,但他們一致認為 2021 年是中國的分水嶺,管理的基金和資產數量激增,以及大型外國投資者的進入。

量化分析師使用演算法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和交易。他們有不同的類型,包括高頻交易員(或稱為HFT,需要以納秒的速度進行交易)、商品期貨顧問(CTA,利用期貨追逐趨勢)、價值投資者、市場中性投資者、和統計套利者。

追逐因素

最受歡迎的量化投資形式是處理大量數據,以確定為投資組合策略提供資訊的“因素”,例如基於股票價值、流動性、規模、動量或其他特徵的因素。除了高頻交易之外,量化分析師更喜歡尋找能夠在短期到中期(幾天到幾個月)持續的因素。

然後,這些投資者使用自動或系統化的交易策略來執行這些因素。

有幾個因素使亞洲最大的市場成為經驗豐富的量化分析師的遊樂場。首先,中國、韓國和台灣等市場的零售量高達 50%,而美國和歐洲僅為 10% 至 12%。一位投資者表示:“還有更多的散戶投資者可供選擇。”

新興市場的監管較少,這意味著合規性和報告較少,而且寬客更容易避開雷達——他們喜歡的地方。

也許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最大優勢在於,當地效率低下,這意味著寬客可以找到比美國更多與當地指數無關的股票。鑑於中國市場規模龐大,其與全球市場的相關性異常不高。

「亞洲是創造阿爾法的地方,」這位投資者表示。

本地與全球

目前,全球量化分析師比大多數國內競爭對手享有優勢,這些競爭對手數量眾多但缺乏成熟度。一位外國投資者認為,只有五分之一的中國公司在其交易策略中部署人工智慧。這些商店通常以總回報為目標,而不是風險調整後的回報。

「當地管理者大多忽視夏普比率,」一位在中國的全球投資者表示。 (夏普比率衡量的是投資組合在一段時間內相對於其基準的相對錶現。)“他們對基本上只做多的投資組合收取對沖基金費用。”

國內基金也傾向於依賴類似的交易演算法,例如成交量加權調整定價(VWAP),該演算法全天穩定地執行交易,而不是深入挖掘以發現市場模式中可靠的波動和其他低效現象。但亞洲市場往往有寬客喜歡利用的特質,例如中國交易日開始時成交量集中。

這意味著精明的玩家可以產生更多的阿爾法。

規模化挑戰

但亞洲的量化策略面臨著美國或歐洲不存在的三個挑戰。首先,可供借入的股票並不多,而藉入是做空交易的重要工具。

其次,可用的對沖工具很少。其他地方首選的工具是期貨指數,但在日本以外的亞洲,這種工具很少見。在中國,投資者可以使用現貨市場ETF來管理風險,但數量有限,例如中證300。

第三個也是最大的挑戰是監管。在亞洲,規則經常變化。例如,今年早些時候,韓國禁止賣空。自2015年股市崩盤以來,中國監管機構還沒有採取過如此極端的措施,但他們卻在不斷擺弄諸如限制每日交易量或個股頭寸等規則。

根據當地媒體報道,中國證監會目前正在調查使用量化交易策略的對沖基金和券商,以回應當地競爭對手和散戶投資者的抱怨,稱這些公司在中國 A 股市場長期低迷之際卻獲利。

據報道,中國證監會以及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監管機構正在關注程序化交易,即一籃子股票的自動交易,這是寬客執行的主要內容。

中國在 2015 年空難發生後進行了類似的調查;最終證明賣空者無罪。鑑於中國渴望吸引外資,量化投資者預計當局不會像韓國那樣禁止他們的活動。但不確定性增加了開展業務的成本。美國式的閃電崩盤可能會嚇到渴望穩定的中國官員。

公開市場參與者的回歸

但整體而言,亞洲(包括中國)的量化分析師看好 2024 年。但股票借貸減少、對沖工具較少、監管不確定性等限制限制了量化基金在失去優勢之前可以籌集的資金數量。產業高層表示,如果中國量化基金管理 1 億美元的資產,其表現就會開始不佳。

但鑑於市場存在大量低效率問題,精明的多位經理可以將資金分配給不同的精品經理,以創建更大的投資組合。這種多經理管理方式在華爾街是常態,但在中國是新鮮事,因此先驅者將有機會以很小的風險獲得豐厚的回報。

問題是中國和其他專注於亞洲的量化分析師是否會吸引全球資本。當地基金經理人以全球資產所有者普遍退出亞太地區量化為理由,認為只有最大的機構才能維持區域授權,其比例可能略高於其全球資產配置的 5%。

「外國有限合夥人(有限合夥人)對私人資本的曝險過多,」一位量化分析師表示。 「他們需要從公開市場中獲取阿爾法,這在亞洲最容易做到。這就是未來。”

現貨圖片

最新情報

現貨圖片